- A+
2021年下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已经结束了,对于初中语文面试考试试题还是比较多考生会担心特别对于后面参加面试的考生来说,参考以往的考试试题能够更加明白面试的出题方向。下面为359考试资料网为大家提供2021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汇总,供大家参考。
十、《蒹葭》
1.试讲题目:《蒹葭》①
2.详细内容:
蒹葭苍苍②,白露为霜。所谓伊人③,在水一方④。
溯洄从之⑤,道阻⑥且长。溯游⑦从之,宛在水中央⑧。
蒹葭萋萋⑨,白露未晞⑩。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⑪。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⑬,白露未已⑭。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⑮。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⑰。
①选自《诗经.秦风》,蒹葭,芦苇。
②【苍苍】茂盛的样子。
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④【在水一方】在谁的另一边,指对岸。
⑤【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溯回,逆流而上。洄,逆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
⑥【阻】艰险。
⑦【溯游】顺流而下。
⑧【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 【萋萋】茂盛的样子。
- 【晞】干。
- 【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 【跻】(路)高。
-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 【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 【涘】水边。
- 【右】向右迂曲。
-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一《诗经》多采用叠句的形式,即各章语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选择本课中的一首诗,做具体分析。
二《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情,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诵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三《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3.试讲要求:
(1)音字词读音准确;
(2)体会作者感情;
(3)引导学生学会比兴手法;
(4)试讲10分钟。
答辩:
(1)举例证明比兴手法
(2)你觉得诗歌中男女见面了吗?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蒹葭是什么?有谁见过蒹葭?给我们讲讲吧!(同学自由发言)老师PPT播放蒹葭图片,师生交流蒹葭留给我们的感觉。我们了解到的蒹葭随风飘荡,柔美可爱给人宁静的感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古诗就以蒹葭命名,它会写些什么?一起来进入今天的课堂学习吧!(板书课题)
(二)《蒹葭》教学过程
1、读:整体感知
(1)齐声朗读:教师点评并给与朗读指导。
(2)教师配乐范读或名家范读,学生听读。
(3)学生赛读:通过赛读读准节奏字音。
2、练:落实重点字词(约5分钟)
a.找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几组词
明确:第一组:苍苍,萋萋,采采(茂盛、众多的样子)
第二组:(道阻且)长,跻,右(道路漫长,险阻,弯曲形容难以到达)
第三组:(在水之)湄,涘(水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第四组:(宛在水中),中坻,中沚(水中的高地或陆地)
此处有小小的区别要明确
第五组:(白露未)晞,已(干,完溯)
b.找出方向相反的一组词:洄,溯游
3、品:品味诗歌内容及情感(约20分钟)
第一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问:这是一个怎样的时间怎样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联想,体会诗歌意境)
明确:a.深秋的早晨,晨雾氤氲,雪白的霜结在在蒹葭叶片上,慢慢地融化为晶莹的露珠。蒹葭随晨风中轻轻地摇摆,露珠轻轻地滑落,摔碎在丛草间,溅落一地的清脆。
b.霜——晞——已:从秋霜到露水变化看出时间的变化。
第二组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1)问:展开想象“伊人”是谁?她是个怎样的那还?
明确:“伊人”是男主人公心仪的女孩子,美丽善良,委婉害羞,但是她十分朦胧,看不真切。
(2)问:(在水)一方——湄——涘:“伊人”的位置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朦胧,漂浮不定,难以追寻。
第三组: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问:此组诗歌讲述了什么故事?
明确:男子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寻找“伊人”。道路漫长而崎岖,可见追寻“伊人”的路途十分艰难。(可引导学生想象男子怎样跋涉,怎样达到穿过艰难险阻,用了些什么方法到达上游)
(2)问:男子找到心中的她了吗?
明确:没有找到,从三个“宛在”可知女子仍然和他有着一河之隔。若隐若现,如梦似幻。
4、议:诗歌的结构特点及写作特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说说诗歌结构有什么特点,写作有何特点?
明确:赋、比、兴及重章复唱手法的讲解。
(2)诗中表现了男主人公什么样的品格?
(3)诗中“伊人”确实存在还是男子想象的?
(4)展开想象和联想“伊人”除了可以指男子爱慕的女孩还可以指喻什么?
5、练:
把诗歌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合理想象给这个故事续上一个结尾。
要求:感情基调,文字风格要与诗歌一致。
以上就是关于2021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了,更多关于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资料可以留意本网站,关注359试题资料网http://www.wsfgz359.cn/,在线搜题,考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