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初中语文《列夫●托尔斯泰》

  • A+
所属分类:中学 教师资格

2021年下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已经结束了,对于初中语文面试考试试题还是比较多考生会担心特别对于后面参加面试的考生来说,参考以往的考试试题能够更加明白面试的出题方向。下面为359考试资料网为大家提供2021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汇总,供大家参考。

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初中语文《列夫●托尔斯泰》

十一、《列夫●托尔斯泰》

1.题目: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片段教学
2.内容: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像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这是引向内心世界的路标。这样一来,我们不免开始畏缩起来。因为,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小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开篇就是一个“特写镜头”,引导读者聚焦于这副脸庞。

为何用“低矮的漏屋”来比喻外貌?文中还有一些新奇的比喻,阅读时注意体会其特别的效果。
3.基本要求:
(①)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
(2)讲解要目的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3)理解课文表达内容;
(4)根据讲解内容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鬈、粗制滥造”等字词,了解文章涉及的人文背景,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文章中的重点段落,掌握外貌描写的方法,提高语文赏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生的奋斗意义和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明白心灵美才是真的美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掌握外貌描写的方法,明白心灵美才是真的美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朗读名言:他曾说:“选择你所喜欢的,爱你所选择的”;他曾说“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凭借自己的意志放弃它”,请学生聆听。并请学生交流听完之后的感受,并猜测这位名人是谁?
2.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引导:这就是伟大的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进而引出本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通全文,解决生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教师点名请学生朗读,给予反馈评价,并相机提醒学生注意“鬈、粗制滥造”等字的读音和字形。

(二)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自主疏通课文大意,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2.教师检查反馈,讲解疑难词语。
3.学生进行汇报,谈谈自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本文题目为“列夫·托尔斯泰”,请问你对他有什么了解呢?
要求:播放视频介绍,请学生观看,并结合前期所查阅的资料,自由发言。
明确:列夫· 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生于贵族家庭,1845年入喀山大学进行学习,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做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 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托尔斯泰给人类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等传世之作。
教师追问:那本篇课文要介绍的是不是这位文豪的作品呢?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本文是茨威格的作品,其主要内容是对列夫·托尔斯泰进行描写。

2.提问:那主人公到底长得怎么样呢?
要求:教师点名同学朗读第1自然段,并请其回答上述问题。
明确:课文描写了主人公毛发众多、长相普通、面部轮廓崎岖等特点。

3.教师追问:那作者运用了怎么的描写方式呢?
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自主发言。
明确:课文中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喻有“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
夸张有“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用这两种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并自主发言。
明确: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有着相似点却本质不同的事物进行描写,借此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形象感:夸张是在描写事物或者人物时,用言过其词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可以夸大也可以缩小。文章运用这两种手法,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外貌特点:毛发和胡须很浓密、外表粗陋、皮肤粗糙、缺乏光泽。

4.提问:主人公的长相让你联想到什么人?尝试用画笔进行简单地创造。
要求: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绘画纸进行简单地绘画。

5.提问:如此平庸的外貌怎么就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文学作品呢?
要求:教师播放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的选段资料,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并回答上述问题。
明确:主人公外貌一般,但内心丰富,精神世界饱满,思绪开阔,对社会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6.提问:文章第2自然段,运用了怎么的写作手法呢?作者又想说明什么呢?
要求:学生重点朗读“因为,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片段,并展开想象。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低矮的陋屋”比喻主人公的外貌,说明主人公虽然有着良好的家世和令人羡慕的出身,但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突出主人公的外貌
鄙陋。

7.提问:作者用大量笔墨来描述主人公的外貌鄙陋,是为了表达什么呢?
要求: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汇报。
明确: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 作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明确心灵美才是真的美的道理。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提问:同学们都阅读过哪些世界闻名的文学作品呢?
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认知、丰富思绪。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请学生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积累本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搜集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并阅读。

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外貌:毛发浓密、普通粗鄙
思想:独到见解、成就斐然
以上就是关于2021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了,更多关于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资料可以留意本网站,关注359试题资料网http://www.wsfgz359.cn/,在线搜题,考试无忧。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